西城谕 > 历史军事 > 非洲建国记 > 116、郭嵩焘游记(上)

116、郭嵩焘游记(上)(1 / 2)

安海镇迎宾馆,穿戴整齐的郭嵩焘起身拉开了房间的门,如夫人梁氏恭敬的送相公出门。

郭嵩焘其人在清国算是一个奇人,他五十七岁之前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清国官员。

自从他被慈禧赶鸭子上架担任驻英公使后,他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一切只因为他率先睁眼看清了世界,呼吁大清朝野能够放下“天朝大国”的傲慢,认真学习欧美强国。

自此,他成了大清国官场公敌,成了被全体官员“网暴”的对象。

一直到了现在都没有缓过来,直至他1891年驾鹤西去,也没有改变他被官场唾弃的命运。

至交好友李鸿章李中堂,本想为他请封谥号并立人物传记,却被慈禧拒绝。

其人一辈子的命运,可悲可叹。

……

“郭先生早啊,昨晚休息的好吗?”

站在门外问好的是蔡绍基,作为南华公司的教育专员,没想到自己会有被抓壮丁的一天。

石文远通知他的时候,他正在陪着家人在四海饭店吃饭。

得知要去陪同前来的清国大人物郭嵩焘,他心里激动是很正常的。

今天一大早,蔡绍基穿戴齐备后,率先赶到了迎宾馆,恭候这位清国重臣起床。

郭嵩焘脸色红润,气色良好。

他对于蔡绍基的恭候并不意外,觉得这边的小辈还算是懂礼。

“你是?”

“晚辈广东香山蔡绍基,现下忝为南华公司教育专员。”

“教育专员,你们公司的石锦堂呢?”

“抱歉,石总他还有公务要处理,是以今天我会陪您在安海镇这边考察一番,等石总有空了再同您见面。”

听闻对方公务繁忙,郭嵩焘有些不悦,他能来这边完全是美国的容闳给他写了信。

容闳自从留美幼童被强制遣送回国后,就一直在美国侨居。

从侄子容揆处得知,昔日学生石锦堂已在非洲开创殖民地,并且挖了大清的墙角。

他震惊之余又发现这位胆大包天的学生,还资助了许多留学生留下来继续完成学业。

这些事迹让容闳十分苦恼,矛盾。

聪明睿智的石锦堂,宁愿选择去非洲开荒,也不愿回大清报效国家,由此可见大清的问题多么严重!

朝堂诸公为何就不能清醒一点呢?

……

后来他同郭嵩焘通信时,得知这位前辈的内心苦闷。

是以他就建议郭嵩焘去西南非洲看看,顺便散散心。

郭嵩焘本没有在意,但是他卸任这么久了,朝堂上对他的非议一直没停过,心中的苦闷难以宣泄,不得不借诗酒遣怀。

今年(光绪九年即1883年)大年初一,他还曾写过“眼前万事随云变,镜里衰颜借酒温。身世苍茫成感喟,盛衰反复与谁论?”

拳拳报国之心无人赏识,苦闷愤慨之余,他再次想起容闳的建议,遂起了游兴。

于是主动联系了容闳,容闳又通过容揆联系到了西南非洲这边。

石锦堂得知消息后,对于这位“革新派”人物有点兴趣,所以就交代了钟文耀行船到魔都时,顺便接上郭嵩焘。

昨天到港后,钟文耀把这位老先生送到了安海镇迎宾馆后就离去了。

……

既然对方已经安排好了,郭嵩焘也不好推却,他如今的心气已经低落许多。

对于石锦堂的轻慢也释然了,自己只是一个白丁老者,对方乃是英国人殖民地的首领,安排人接待自己已经算是很大的面子了。

若是再不识趣,只怕会自取其辱。

于是一行人出了迎宾馆,登上了一架马车。

“你们要带老夫去看什么?”

对于板着脸的老者,蔡绍基微笑以对,“根据石总的指示,我今天先带您去安海镇农场参观,然后再去兵工厂。”

听到蔡绍基说到兵工厂,郭嵩焘登时来了兴趣,“直接去兵工厂吧,农场有什么看头?”

蔡绍基仍旧微笑对应,“不好意思,石总下达的命令,我们必须得遵守。”

郭嵩焘闻言脸色一滞,敷衍道:“好吧,快点出发。”

马车启动,道路平坦宽阔,路上的行人并不多。

郭嵩焘举目四望发现镇子并不大,建筑高矮不一,没什么新意,比之欧美名城差太多了。

蔡绍基笑着开始介绍,“咱们眼下这座小镇名叫安海镇,乃是三年前才开始兴建的。

当时这里还只是一片荒漠,如今不仅通上了火车还开辟了万亩良田。”

听完了蔡绍基的介绍,郭嵩焘紧绷的脸颊松弛了,之前的鄙夷消散了。

“三年就建成这样,确实不容易!”

蔡绍基听到对方口吻松动心中暗喜,然后指着不远处倒伏的稻田道:“这些水稻都是从清国引进的稻种种植的,我们这边开办了农学会,专门研究如何能够多收粮食的新种。

您眼前看到的就是用来实验高产育种的稻田,若是研究成功了,日后单靠水稻我们都能养活千千万万的人。”

郭嵩焘呵呵一笑,泼冷水道:“千年以来,稻麦产量恒定,除了祥瑞

最新小说: 大唐: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秦:我截胡玉漱,易小川破防了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舍弟诸葛亮 靖难攻略 超时空史记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中世纪崛起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